找到相关内容151篇,用时10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修心八颂》讲记之一

    、死亡无常、重等等,在家人都可以和出家人一样地修。 现在转入正题,开始讲《修心八颂》: 愿我以胜如意宝,饶益众之意乐, 时时刻刻倍珍爱,轮回一切诸有情。 这...窍诀性的论典,藏传佛教的每个修行人都很重视。 作为大乘佛教徒,我们首先一定要修的,就是菩提心。而菩提心的前提,又是出离心。 本来凡夫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私心——我执,再加上西方文化,以及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讲解

    |修心八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6543736611.html
  • 《修心八颂》讲记之二

    我们都觉得自己可以做到重,但是,真正要把别人的病痛和苦难转移到我们身上的时候,很多人就准备往后退了。 这是可以理解的,凡夫肯定是这样,但也没有问题,我们可以慢慢地进步,只要在...我们目前应该怎样断除烦恼呢?下面这个偈子告诉我们: 愿我恒常观心,烦恼妄念初生时, 毁坏自己众故,立即强行而断除。 无论是任何时候、任何地点,我们都要观察、监督自己的行为。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讲解

    |修心八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6573536612.html
  • 夏坝活佛因明讲记(1)

      念佛必须舍得才行吧?必须发现六道是苦海才行,所以必须观六道苦的本质,必须知道三世业报,才能有出离心。还必须发菩提心,平等舍,大慈悲。寂天入菩萨行,法。还要有一定的福德,因为有因果规律,所以必须有次第,修不成,也可以到极乐世界。   单学因明,增加不了智慧,德能,学习用理论说服学习佛法,不是为了辩才。 ...

    夏坝活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1538726.html
  • 后弘时期的佛教

    依般若空义对治我执烦恼,加上密法的观想,和修的菩提心力,来息灭惑业苦等。这个教授由印度帕荡巴桑结传来,初期传喀伽若那姑赫拉,由翁薄译师翻成藏文的有“息灭灯”和“大威德”等教授。中期传玛法慧、...复兴,多半由于的弘传之功,所以又称喇勤。喇勤年满将受比丘戒时,邀请西康垄塘吉祥金刚等三比丘凑足僧数。吉祥金刚言曾杀藏王,不能入僧数,因此替他们在西宁附近邀汉僧两人参加。仍以藏饶萨为亲教师,于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1540341.html
  • 西藏后弘期佛教

    其教授内容,就是依般若空义对治我执烦恼,加上密法的观想,和修的菩提心力,来息灭惑业苦等。这个教授由印度帕荡巴桑结传来,初期传喀伽若那姑赫拉,由翁薄译师翻成藏文的有“息灭灯”和“大威德”等教授。...多半由于的弘传之功,所以又称喇勤。喇勤年满将受比丘戒时,邀请西康垄塘吉祥金刚等三比丘凑足僧数。吉祥金刚言曾杀藏王,不能入僧数,因此替他们在西宁附近邀汉僧两人参加。仍以藏饶萨为亲教师,于五众僧团受比丘...

    法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847731.html
  • “离苦得乐”的经济学分析

    乐于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,来成全他人。要如何修习菩提心呢?其修行法有多种。然而,宗喀巴大师在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采取金洲大师的“七重因果”教授,和寂天菩萨的“”教授为主。可是,为何我们要发菩提心...  “离苦得乐”的经济学分析  徐继达  逢甲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 【大  纲】  壹、前 言  贰、苦与乐的本质  参、利利他的苦与乐  肆、结 语  【摘  要】  离苦得乐是所有众生追求...

    徐继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951069.html
  • 大乘菩萨戒中的教育伦理-以《瑜伽师地论.戒品》为主之探讨

    系承传阿底峡尊者的因果七教诫与寂天论师的平等舍、法。  [15] 其理论重点为教师责任论、教师角色论、教师道德论。参见詹栋梁,《教育伦理学导论》,页111~5。  [16] 其重要命题包括...调伏、不赞扬;不恭敬、不求教等。  3.就德行的类别而言:  (1)重戒-不贪、不嗔;  (2)轻戒[7]-布施(成就无畏施及法施的戒除C、D)、持戒(成就利他与两利的戒除E、F)、精进(成就非低劣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360067.html
  • 发心对身心之利益

    菩提心的修法在两套,一是“七重因果”,一是“”。依“七重因果”修菩提时,须首先观想:无始以来,一切有情都曾经是自己的恩父或恩母,然后再由此引生念恩、报恩和慈悲等想要利益众生的心态。本来,我们与...的,它源自人类与生俱来主客二元的认知方式;因为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存的个体,与其他任何人、事、物都不相干。果真这种常人的认知方式是正确的话,那么人类的命运就太过悲惨了;因为注定将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3160851.html
  • 佛教——迷信or智信?!

    佛法。  佛陀所讲的大悲,是检视世间所有的思想当中都不存在的见解。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,西洋文化提倡慈善与社会公益,但佛陀的平等、重等思想,以及大乘菩萨所履行的无条件的奉献...破斥了精神与物质。句话说,若认为成立则双双皆成立;若认为不成立则双双皆破斥。这是月称菩萨的论点。  而密宗宁玛巴5的观点,则以无垢光尊者6为代表。认为:外境不是心,只是心的幻化而已。  唯心主义的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65670375.html
  •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发心之对观

    实践意涵:  发菩提心的实践,是以“悲心”为根本(依《大乘庄严经》所说  )。由寂天及阿底峡所传的“”以及“因果七教诚”在宗喀  巴的《道次第》教法中,是做为大乘修心的法门。其中“因果七教诫 ...则是求证佛果的必要条件16。此外,菩萨在“戒”中,   便能具足诸善,由初发心起即能利益(初善),以及饶益一切有   情(中善),最后趣向佛位,获大果胜利(后善)。和声闻等需由戒   定慧三学,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571322.html